獲獎感言 我喜歡一邊審視自己一邊走路,因為審視會讓自己變得清醒,變得謙虛——說真的,在文學面前,在許許多多前輩和同輩作家詩人成績斐然的創作面前,任何一個寫作者都沒有驕傲的資格,更何況是常常不滿意自己的我呢。我一貫的做法是,在勇于否定自己、糾正自己的過程中,豐富自己,強調自己,所以每每都有從零開始的感覺。
獲獎感言 我一直認為,作家的寫作必然在時代中。無論多么個人化的寫作,也是這個時代的個人化寫作。作家的寫作必然會和時代場景時代情緒有關聯。作家和時代,就是浪花和大海,莊稼和土地的關系。弱水三千,取一瓢飲,這一瓢水里也是時代的成分。在這個大時代里,我很幸運地取到了屬于自己的《寶水》……
獲獎感言 我希望我的小說《本巴》也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江格爾》,關注中國的史詩。文學對土地的回饋一如江格爾史詩中讓“人人活在25歲青春”,土地上的一往無前和生老病死,被文學挽留和保存,那些只活過一世的人們,在文學中永久地活著。文學以虛構之力,護愛著這個世界的真實。
123/123
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揭曉123/123
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終評會現場123/123
張宏森出席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會并講話123/123
8月11日,聯絡員在監察組、公證員監督下統計選票123/123
8月11日,聯絡員在監察組、公證員監督下統計選票123/123
8月11日,總計票人向評委會報告選票情況123/123
8月11日,公證處公證員宣讀公證書123/123
8月11日,公證處公證員封存選票123/123
7月25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在京舉行123/123
7月25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123/123
11月19日晚,“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在浙江桐鄉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123/123
楊志軍發表獲獎感言123/123
喬葉發表獲獎感言123/123
劉亮程發表獲獎感言123/123
孫甘露發表獲獎感言123/123
東西發表獲獎感言123/123
獲獎作品的編輯與5位獲獎作家共同上臺,在鐫刻有獲獎書名、獲獎作者、編輯姓名的書型裝置上留下金色手印123/123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123/123
歌曲《寫故事的人》123/123
歌曲《燈火里的中國》123/123
童聲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123/123
舞蹈《碇步橋》123/123
合影123/123
11月17日,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座談會在浙江烏鎮舉行123/123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宏森講話123/123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主持會議123/123
獲獎作家楊志軍發言123/123
評委代表叢治辰發言123/123
獲獎作品出版社代表畢勝發言123/123
獲獎作家喬葉發言123/123
獲獎作品出版社代表韓敬群發言123/123
評委代表劉建東發言123/123
獲獎作家劉亮程發言123/123
獲獎作家孫甘露發言123/123
獲獎作家東西發言123/123
座談會現場123/123
座談會現場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的成功舉辦,是茅盾文學獎和中國文學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精神“回鄉”。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40余年來,茅盾文學獎高揚社會主義文藝思想,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持續獎掖中國當代文學杰出作家作品,見證了中國當代文學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時隔多年,茅盾文學獎重回茅盾故里桐鄉進行頒獎,以優秀的作品向茅盾先生致敬,有效凸顯長篇小說這一文體在新時代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地位與尊嚴……[詳細]
· 從盛典看文學的“破圈”讓文學產生大流量。時隔14年,茅盾故鄉再迎茅獎“回家”,這本身就是屬于烏鎮、屬于浙江的高光時刻,加之此番是中國作家協會決定打造“中國文學盛典”之后舉辦的第一場“茅盾文學獎之夜”。浙江精心準備,聯動各大文藝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領域多渠道多形式傳播,努力把“茅盾文學獎之夜”辦成一屆“隆重典雅、形態豐富、傳播力強的大型文學盛典”,讓新時代中國文學的發展成就以最直觀的方式躍然眼前……[詳細]
· 遇見好作品,是編輯的幸運我無數次想象過這本書的未來,但只要想到書中所寫到的選擇以及選擇背后的歷史真實,就從不曾猶豫過,它自身的力量、豐富的意蘊和飽滿的情感張力都會被讀者感知到。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出版之后,好消息每一天都從四面八方傳來,同行的、評論家的,以及來自眾多讀者的“檢閱”意見……[詳細]
· 五部獲獎作品,聽聽讀者怎么說我始終被這本書的飽滿、真摯所感動,我覺得中國需要這樣的書作為純粹善良的傳承,真的會有那樣一批人一心為公,能窺見大勢,為人不理解但寧愿自己默默灑下辛酸淚水也不放棄對底層人民的援助。這是發生在青海藏區的故事,漢族人民與藏族人民水乳交融,情真意濃……[詳細]
· 《雪山大地》:將高原行走的腳印組合成詩句在我看來,重視一部作品,首先是因為重視作品里的人物。以我的閱讀經驗判斷,小說中才讓這個原本聾啞的孩子,是作者少年記憶和故事的出發點。盡管記憶這東西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但是一旦它根植于作者的理想園地,就很難連根拔起,久而久之,成長為一棵豐滿的想象之樹,并通過語言文字被描繪出來,同時也成為一片樹林的核心或曰靈魂。[詳細]
· 《寶水》:空間美學、女性視角與新鄉村故事的講法讀《寶水》的過程充滿了愉悅和驚喜,能充分感覺到這是作家用全部生命經驗進行寫作的作品,它貼切而深具感染力,讀來動情動意。這部作品無論對中國鄉土小說還是中國女性文學都深具里程碑意義。它書寫了鄉土中國的巨大變革,同時也以敏銳的女性視角展開敘事,寫出了鄉村女性的困境、覺醒、成長、蛻變。尤其要特別提到喬葉小說里與日常有關的迷人敘述調性,實在讓人念念難忘。[詳細]
· 世俗時代的史詩思維——論劉亮程《本巴》對《江格爾》的發展劉亮程的《本巴》是本于衛拉特蒙古史詩《江格爾》的文學創作,區別于對史詩做的學術研究(它們大多是民俗學或者人類學式的,即便作為“民間文學”也難以擺脫前述學科的觀念與方法),這種創作擷取了原史詩中的元素,構建了一種世界觀,復活了史詩自身的精魄所在,而沒有流于符號化的表殼。[詳細]
· 《千里江山圖》貢獻何在??——兼談類型文學的文學史意義《千里江山圖》和孫甘露的貢獻,主要也就體現在某一種文體或文類的創新上。即從文學史、或當代文學的視野來看,必須將其置于某一種特定的文體文類中來評價,安于其位,才能鮮明突出地看出他這部作品到底為我們這個時代和文學史貢獻了什么。而且,所謂創造性的貢獻,更重要的還在于,這種貢獻的超出個案、超越特定對象的普遍性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詳細]
· 《回響》:多維的回響對于一個成熟的作家說來,輕車熟路往往是一個隱蔽的負面誘惑。無論文類還是敘事模式,輕車熟路可能不知不覺地遮蔽獨到的發現,甚至封鎖這種沖動的出現。東西顯然清晰認識到這種誘惑的危險性。他寧可自尋煩惱,毅然闖入種種荒蕪地帶——長篇小說《回響》可以視為開疆拓土的產物。[詳細]
· 《雪山大地》:洋溢著理想信念的現實主義力作在過去的四年間,新中國度過了七十華誕,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歷程,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式現代化邁上新征程。在這樣重要的歷史節點,優秀的作家們肩負著時代的使命擔當,以他們的如椽之筆,創作出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百年奮斗史的長篇佳作。[詳細]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根據茅盾先生遺愿設立,旨在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繁榮發展。四十余年來,茅盾文學獎高揚社會主義文藝思想,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持續獎掖中國當代文學杰出作家作品,見證了中國當代文學恢弘的發展歷程。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楊志軍《雪山大地》、喬葉《寶水》、劉亮程《本巴》、孫甘露《千里江山圖》、東西《回響》5部長篇小說獲獎。我們將已陸續推出的五位獲獎作家訪談輯錄于此,敬請關注……[詳細]
· 對談 | 畢飛宇、徐貴祥:“眼睛不能離開大地”“青春與文學相約——跟著茅獎作家同游浙江文學館”是本屆茅盾文學周的首發活動,著名作家畢飛宇、徐貴祥來到浙江文學館,和學生們一起分享有關文學的故事、交流有關文學的看法。在交流活動之前,作家們參觀了浙江文學館的特展。徐貴祥站在茅盾手稿前,內心深處涌動出一種很深沉的感情:“我是帶著尋根拜祖的心情來的。18年前,我第一次到浙江、第一次到烏鎮,是來領茅獎?!薄?a href='/n1/2023/1117/c405057-40120102.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總導演陳學武:“從新的角度認識作家,認識文學”對于我們來說,超級晚團隊之前所承擔的,更多的是跨年晚會等一系列大型綜藝晚會,對于主題性的晚會活動接觸不多。尤其是中國文學盛典這樣的活動對我們的挑戰就更大了。它考驗的是團隊在文學這個領域深耕的能力。這些獲獎作品都具有鮮明的特色,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每一本書都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對于我們來說,如何在把握盛典主題的同時,還能夠體現出濃厚的文學性,以及熟練運用各種舞臺元素,將這三者有機糅合起來,成為了考驗我們的一個巨大的難題……[詳細]
·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作家訪談 | 楊志軍《雪山大地》:向奮斗的父輩們致敬《雪山大地》中,楊志軍深情回望父親母親和草原建設者在雪域高原上的感人故事,以近60萬字的篇幅和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全景式呈現了父輩們在青藏高原如何生存和發展,如何與當地藏族同胞肝膽相照攜手互助走向現代化生活的奮斗歷程……[詳細]
·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作家訪談 | 喬葉《寶水》:向上生長,向下扎根近幾年每次回老家,喬葉都會格外貪婪地到處去看,趁著空就使勁兒地東跑西跑,主要是去那些傳統形態相對完整的村莊??炊嗔司拖雽懶≌f,想寫一個跟當下的鄉村現實有密切對話關系的長篇小說,《寶水》應運而生。太行山深處的寶水村正在由傳統型鄉村轉變為以文旅為特色的新型鄉村,生機和活力重新煥發出來。小說主人公,人到中年的地青萍被嚴重的失眠癥所困……[詳細]
·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作家訪談|劉亮程:穿過史詩的叢林,說出自己的第一句話對劉亮程來說,故鄉必然也指向他所生活的新疆多民族文化傳統,是他腳下所立足的土地。在史詩發源地,他聽著年邁的江格爾齊蒼老的說唱,萌生創作的念頭;在史詩結束的地方,開始一個現代小說家的講述。他更強調作家要認真面對家鄉、土地和其中的生活,那是對作家影響至深的地方,也是他們通往世界的起點……[詳細]
·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作家訪談 | 孫甘露:沒有讀者,寫作只完成了一半《千里江山圖》甫一出世就引發了眾多熱議,并打上了許多標簽,諸如“先鋒作家”的轉身一類,不過關于自己被冠以“先鋒作家”這一稱呼,孫甘露曾有過有趣的回應:“其實先鋒派這些帽子都是別人給戴的,然后時間長了,人家老是這樣說,一開始反正也無所謂,但時間長了以后,人家說你不接話,好像也不大禮貌?!币苍S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孫甘露的某種開放性……[詳細]
·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作家訪談|東西:永遠像寫第一部小說一樣對待下一部由于小說涉及大量的推理和心理知識,東西坦言寫得并不輕松,僅僅開頭,便構思了多個版本,從2017年初春一直寫到了2019年夏末。在創作《回響》之前,東西從未寫過推理與心理方面的小說,因此他花了許多時間惡補這方面的知識,以求行文中的每一字句都合乎人物心理與生活現實。寫小說不只是講故事,他進行得異常艱難。以至于每寫一千字……[詳細]
· 他們用長篇小說,呈現中國大地萬千氣象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楊志軍的《雪山大地》、喬葉的《寶水》、劉亮程的《本巴》、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東西的《回響》獲獎。記者第一時間聯系采訪獲獎作家,傾聽他們的獲獎感受和創作初衷,暢談如何用長篇小說這一形式呈現中國大地上的萬千氣象。[詳細]
· 茅盾文學獎·幕后丨如何結緣、怎樣改稿?五位文學編輯這樣說茅盾文學獎一直深受文學界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消息公布后短短兩天,五部作品的銷量均有明顯增長,各出版社也都在緊急加印。 我們說文學編輯也是一部作品的“幕后英雄”,他們的名字不在書封上,但他們見證了作品的誕生,參與了作品的完善,并推動了這些作品被更多的讀者看見。[詳細]
作品:《回響》
作者:東西
作品:《燕食記》
作者:葛亮
作品:《有生》
作者:胡學文
作品:《本巴》
作者:劉亮程
作品:《金色河流》
作者:魯敏
作品:《寶水》
作者:喬葉
作品:《千里江山圖》
作者:孫甘露
作品:《煙霞里》
作者:魏微
作品:《雪山大地》
作者:楊志軍
作品:《遠去的白馬》
作者:朱秀海